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传承 > 节日风俗 > 正文

夏至

发布者:    主讲老师:中国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1-04-24    浏览数:[]



节气释义

  夏至,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90°,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此后渐短。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对于古人来说,夏至既是节气,也是节日,称为夏节夏至节

 

 

物候特点

  我国古人将夏至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鹿角解:古人认为,麋与鹿虽属同科,但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腹而鸣。

 

  半夏生:半夏,药名,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了。

 

气候农事

  雨热共季。夏至过后,暑热天气来临,除我国青藏高原、东北和内蒙古大部、云南部分地区常年无夏外,我国各地的日平均气温一般都升至22℃以上。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正常年份正处于梅雨期,黄淮平原处于云来常带雨的雨季,这就为农作物创造了一个水热共季非常有利的生长环境。

 

  万物争荣。夏至过后,由于雨热同季的有利生长环境,各种杂草和农田庄稼一样生长很快。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民俗文化

  夏至节气,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四大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一,逐渐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夏至节。  

 

  民间有消夏避伏、吃面条、食粽子等风俗。俗话说冬至馄饨夏至面,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重要的习俗,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时值麦收,因此,夏至作为节日被纳入了古人的祭神礼典。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来源:中国气象局

【 返回首页 】   【 关闭窗口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