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传承 > 角度说法 > 正文

查干湖冬捕

发布者:小五    主讲老师:     发布时间:2016-05-05    浏览数:[]




前阵子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火了,叫《了不起的挑战》。这是一档有笑有泪的真人秀节目,由撒贝宁、乐嘉、阮经天、尼格买提、岳云鹏、沙溢六位嘉宾进行各项挑战,在挑战中发生一系列有趣的事,有些引人发笑,有些惹人深思,有些叫人反省。笔者最初看这个节目也不过是为了闲暇时间消遣娱乐,而看到后来却被其中一些情节打动吸引,比如本文要说的——关于查干湖冬捕。

第九期节目“极限打工二”中撒贝宁和岳云鹏被分配到查干湖,跟着32岁的张把头学习冰下捕鱼,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查干湖冬捕。

查干湖.jpg

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境内的查干湖,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这里每年进行的“马拉绞盘,冰下走网”的原始冬季捕鱼活动都会受到各界关注。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传承千年的冬捕文化已将面临后续无人的窘迫。

在这里分享节目的部分对白,笔者当时就被这对白深深触动,甚而感到惋惜。

(收网前撒贝宁和岳云鹏同鱼把头到帐篷内休息。鱼把头:过去打队伍的头领,掌管打鱼的队伍所有事情。做鱼把头,要具备三个条件,技术要过硬,领导要信任,还要有领导能力。“鱼把头”是打鱼队伍的头领,也是渔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撒:您多大年纪当的鱼把头?

张把头:32

撒:现在年轻人当把头的多吗?

张把头:没有。现在有的3个把头都四十五六了。

(字幕旁白: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来接班)

撒:觉得现在年轻人还愿意干这个吗?

张把头:你说咱们普通一个工人家庭,只能一个孩儿,念大学出去了以后,他不想回到咱查干湖来做这个,再说他也做不了他回这儿来……

(字幕旁白:很多年轻人去了大城市,这项文化的传承也变成了难题。真的挺惋惜的。)

(一会儿之后张把头的师父——82岁高龄的石把头来了,撒贝宁开始和老把头聊起来。已经82岁高龄的石宝柱被视为查干湖的“镇湖之宝”,是查干湖冬捕“鱼把头”第十九代传人)

撒:您当年刚干这行是什么时候?

石把头:我15岁就干这个。

撒:那就是67年前,1950年,就刚刚建国那会儿……现在都条件这么好了,机械化呀什么都有,怎么还用这么古老的办法打鱼?

石把头:这个呢得两千多年吧,我们前郭县,是蒙古族自治县,成吉思汗就是最后一个部落,我们这就是一个为了保存这个民族传统,“满蒙汉”,因为必须要下代一代一代传下去。

(字幕旁白:查干湖冬捕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它古老而神奇,一直以最传统的方式保留至今,只因他们热爱这片故土,深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撒:您家里现在还有孩子干这行吗?

石把头:现在没有了。念书的念书,走的走。这不是个容易事,这冬捕.jpg由古到今你得这么想,查干湖这个大湖,这也是天赐,周围的老百姓加上我们查干湖人,多好啊,鱼米之乡,往哪儿走啊?没在冰上就在那坐那雪地里吃饭,没有一个抱怨的。

张把头:架一锅坐在那雪地上,拿着盆拿着锅就坐这儿开始吃。

石把头:外边打着网,屋里咱们喝着酒,吃着鱼,您还走?有这美食还能走?

(字幕旁白:查干湖养育了一方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接受着它的馈赠,雪地就是天然的餐桌,围坐着勤勤恳恳的乡亲,日子和和美美,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啊,就是这样知足常乐)

看着老把头言语之间透出的无奈,笔者心中滋味不知如何描述。似乎是清楚的,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就像这传承千年的查干湖冬捕,倘若不是这个节目,也许我永远都不会知道更不会了解有这样一项古老的文化存在,更不会为继承这项文化的人越来越少而惋惜。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早已习惯用一切可利用的方便的机械化手段去解决问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我想再优质的设备也不能取代也许在现在看来并不够快捷方便的古老文化。

冬捕2.jpg古老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虽然为传承这一古老的捕鱼方式同时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查干湖旅游开发区每年都在12月举办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虽然中国城市研究会依据《亚太人文生态价值评价体系》,把查干湖冬捕列入“中华百大美景奇观”并载入《亚太国际卓具保留价值的生态历史财富》蓝皮书目录;虽然查干湖冬捕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查干湖旅游区也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园区,国家和当地已在积极保护这一古老的文化,但笔者认为要将这一文化传承下去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就拿雪渔猎文化旅游节来说,每年的旅游节都有类似“观鱼、赏雪、民俗体验”等系列体验活动,而神奇的冬捕形式也确实让游玩的游客感到新奇震撼,游客们也的确更深入些地了解了查干湖冬捕,但说到传承又何止如此呢?传承是一项大工程,它不仅要求我们了解文化,更要求对它有兴趣的人行动起来,将这门技艺学在手中,一代代传下去,哪怕只有一个人还掌握着这份文化,都至少能保证它不失传。

查干湖冬捕传承了千年,它经过了多少沧桑又经过了多少次的革新,才能养育一代又一代的查干湖子民。也许它并不快捷,但我知道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没有机器没有电,人们还是能通过这样传统的方式打到鱼,再艰苦的环境都至少能保证不受饥饿的困扰,这也曾是艰苦奋斗的那些年查干湖对当地人民无私的馈赠。

所以我们能说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再不需要这种古老的、既不快捷也不现代化的方式了吗?不,我们需要它,就像现代的我们依然需要千年前的孔孟之道,我们同样需要如查干湖冬捕这样的古老文化,并且我们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希望能有多一些年轻的人愿意学习这些古老文化,即使不靠它谋生,但学在手上,总不至于叫这珍贵的文化慢慢遗失在历史的洪流中,等着未来的人拿着旧资料扼腕叹息吧。


整理编辑:小五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返回首页 】   【 关闭窗口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