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节,也称国庆日、国庆纪念日,是指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或其他有重大意义的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每个国家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新中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因此全国各地人民会在每年的10月1日举行庆祝活动。2017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8周年纪念日。
节日来源: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国庆日”的确立: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在全体会议上发言,表示“用最大的努力,从事于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共同建立光辉灿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主席(在这次会议上当选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当天会议一致决议,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这个建议是符合历史实际和代表人民意志的,决定加以采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庆祝活动:
假 期
1998年起国庆节是中国大陆的“黄金周”假期。国庆的法定休假时间为3天,再将前后两个周末调整为一起休假,共计7天;中国大陆海外机构及企业则为3-7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1日。
阅兵仪式

每逢五、十周年会有不同规模的庆典和阅兵,历史上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的六次大阅兵。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今,共举行了十四次国庆阅兵。
1949年至1959年十年,共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列条令中,第一次列出阅兵条款。随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原因,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1984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
1999年,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建国50周年阅兵,于199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型的阅兵式。
2009年国庆节举行建国60周年大阅兵。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历史定格在天安门城楼。下午3时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新中国成立大典开始。毛泽东主席用湖南口音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
了!”

军乐队随即奏响了庄严激越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随着响彻云霄的国歌声,礼炮轰鸣,毛泽东庄严地按下升旗电钮,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前的旗杆上冉冉升起。
升国旗鸣放礼炮之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决定北平改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面对30万群众汇成的欢腾海洋,面对凤凰涅盘的神州大地,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
下午4时,秘书长林伯渠宣布阅兵式正式开始。身着崭新呢料军服的朱德总司令,走下天安门城楼,乘坐敞篷汽车,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同车陪同下,检阅陆海空三军1.64万名受阅官兵,检阅后,朱德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他要求全军指战员迅速肃清除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随后,盛大的分列式和群众游行拉开了序幕。
聂荣臻率领海、陆、空三军受阅部队自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首先正步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第一次亮相的由155人组成的人民海军方队。这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在共和国14次大阅兵的历史上,有13次是陆军走在最前列,唯开国阅兵是海军打头阵。海军方队率先走过天安门检阅台,擎着“八一”军旗的李冠英成为开国大典阅兵的第一兵。其后是由8000余名指战员组成的多兵种步兵部队,包括冲锋枪营、轻机枪营、重机枪营、步兵团、通信营、战防枪营等40个方队,声势浩大地通过天安门。紧跟着步兵方阵的是由美式大卡车牵引的炮兵师和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及坦克组成的战车师。受阅部队的装备,大多数是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它们记载着人民军队的赫赫战功。在这一方阵中,还刻意安排了一些由骡马作牵引的炮车,以示炮兵部队由骡马拉炮发展壮大起来的。紧跟后面的是来自察哈尔草原的骑兵师部队。骑兵师由3个骑兵团组成,后面还有一个挽拽野炮的炮兵营,共有1920匹军马,编成6个纵队,以6马并行的队列通过,并按马的颜色分别组成“红马连”、“白马连”、“黑马连”。这是天安门广场第一次通过骑兵。骑兵们跨着战马,握钢枪,举马刀,个个雄姿英发。
当战车师的钢铁洪流隆隆开过广场时,刚刚组建的人民空军分别以双机、三机编队一批批接连飞临天安门上空,飞翔的战鹰引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
开国大典受阅飞机:
开国大典筹划阅兵式时,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向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提出:组织一个飞行队通过天安门,接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新中国领导人的检阅。

经过搜集,航空局将处于良好状态的一部分飞机集中在南苑机场,组建了一支飞行中队。机型主要有:P-51型野马式战斗机、蚊式轰炸机、C-46型运输机、PT-19型教练机和L-5型联络机,共计17架,但是仍然不够。
周恩来随后提出,鉴于P-51型野马式战斗机速度较快,数量较多(9架),可以飞在队列前面。速度较慢的PT-19型教练机和L-5型联络机则飞在后面。当P-51型野马式战斗机飞完后,绕场一圈,迅速跟在PT-19型教练机和L-5型联络机后面,第二次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这样一来,庆典当天人们看到的受阅飞机就不是17架,而是26架。
除了飞两遍外,当受阅机群从天空飞过时,其中4架挂着实弹,这在世界阅兵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原因是受阅飞机当时还在担负战斗值班任务。
开国大典提前:
原定开国大典的日子是1950年元旦。当时,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为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秘密访问。访苏期间,斯大林曾问刘少奇: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刘少奇根据出国前中共中央酝酿的意见如实告诉斯大林:我们目前正集中力量解决华南各省的问题,成立中央政府要到明年1月,具体时间可能安排在元旦。斯大林听后建议:解决重大问题时固然要稳妥,要掌握时机,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错过时机。我想提醒你们注意防止敌人可能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进行干扰。这是极毒辣的一招,不能不防。
刘少奇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善意且非常重要的忠告。于是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中共中央认真考虑了斯大林的建议和分析国际国内的形势后,很快作出决定: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同时,举行盛大典礼即开国大典。
各国国庆: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