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博览 > 音乐鉴赏 > 正文

指挥大师:伯恩斯坦

发布者:“古典音乐”公众号    主讲老师:     发布时间:2016-10-14    浏览数:[]



美国上世纪最杰出的音乐指挥大师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90年10月14日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享年72岁。他是继卡拉扬之后,世界乐坛陨落的又一颗巨星。

伯恩斯坦1918年8月25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伯恩斯坦17岁考入哈佛大学学习音乐,他是一位集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其艺术造诣举世推崇。

001.png 1943年11月13日,布鲁诺·瓦尔特生病,瓦尔特打电话给助理指挥伯恩斯坦通知改由他指挥,并召他至寓所指点他即将上演的几个曲目的要点,翌日,伯恩斯坦在纽约交响乐团完成了舒曼、瓦格纳、施特劳斯等作品(当时的曲目有《唐吉诃德》、舒曼《曼富雷》序曲与华格纳的名歌手序曲)的演出。第二天《纽约时报》在头版刊登消息报道此事。在此之前伯恩斯坦已有包括第一号交响曲《耶利米》、芭蕾舞剧《自由想象》、音乐剧《夜生活》在内的作品面世。

1959年,伯恩斯坦被聘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交响乐团之一——纽约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成为该团历史上第一位在美国土生土长并由美国训练而成的指挥。伯恩斯坦率领乐团几度赴欧、亚、非各地巡回演出。他指挥的曲目以阐释匹兹堡、马勒、拉威尔、西贝柳斯、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作品见长。行家评论“他的每次演出,都有如一首新作问世”。伯恩斯坦的三大音乐剧《镇上》、《康狄德》、《西部故事》,堪称经典之作,在百老汇久演不衰。1969年,伯恩斯坦因为对世界音乐作出了杰出贡献而被美国政府授予“桂冠指挥”称号。

他在纽爱的功绩到底“伟大”到什么程度呢?纽爱一向以难以驾驭闻名,有“狂马”的名号,偏偏伯老似乎很懂驯马术,纽爱这匹在舞台上狂舞的野马,到这位在指挥台上狂飙的伯恩斯坦手中,真的服贴下来,发酵出难能可贵十二年,号称纽爱的黄金岁月。十二年后伯佬辞职,纽爱的水准下滑,历任梅塔、布列兹都无法有所作为,直到现任的马索上任后才有所改观,足见伯佬厉害的程度。

他后来转至欧洲发展,希望多花点时间作曲,不过显然事与愿违。他在欧洲最重要的功绩是与维也纳爱乐保持长久良好的关系。维也纳爱乐个个技艺高超,团员音乐素养普遍一流,对于指挥他们可是精挑细选,看不上眼的指挥他们可是会扯后腿。在这种情况下能和乐团保持良好关系已属不易,更别说是要教给他们东西了。当伯恩斯坦第一次与这个天王乐团合作排练时,一曲奏毕,团员和他都心知肚明,“我们的关系将是长久且甜美的”。伯恩斯坦是极少数可以再给这个超级乐团东西的指挥,因此维也纳爱乐颁给伯恩斯坦“荣誉副同志”的殊荣。

当年自纽爱退休并转往欧洲发展时,他认为交响乐团正面临著危机:从莫札特到马勒是交响乐团不断进化提升的全盛时期,当时交响乐团泉源旺盛,但可是诣诣清水,源头不继,优秀作品奇缺。他相信给当代音乐的管弦乐曲目加砖添瓦,是自己这个作曲家可以有所作为的。同时他还深感当代音乐作品中,人们找不到生活中的音乐洪流。

伯恩斯坦的一些音乐喜剧和芭蕾音乐作品一上演就一炮而红。《西城故事》之所以别具意义,就在于它把百老汇音乐剧带进音乐厅圣殿,他的严肃作品相形之下未免黯然失色。其中有一部份原因是其中的宗教因素。尽管他本人没有太强烈的宗教立场,但是作品的情感本质却是偏向犹太教,且痕迹十分明显。他一共写作了三首交响曲《耶利米》、《焦虑的年代》与《凯迪希》,一首弥撒曲以及《齐切斯特诗篇》。他常说,作曲对他来说没有问题,乐思来时一如黄河决堤,但是弃之者至少十倍于保存者。

002.jpg 他的最主要事业还是指挥。曲目范围广大,上自巴洛克,下至梅湘,各家都有涉猎,不过严格说来他适合诠释浪漫派作品。话虽是这么说,但是他的海顿交响曲却有著极高的评价。他的浪漫天性导致在诠释莫札特、贝多芬、舒曼、舒伯特与布拉姆斯时碰到不少风格方面的问题,但是他的《英雄》、舒曼第二号交响曲可说是他相当优异的演出。马勒大概是他最能认同的作曲家,因为马勒也指挥。伯恩斯坦指挥的马勒九首交响曲可说是乐坛的奇葩,整部录音具有强烈的精神力,压迫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伯恩斯坦后期音乐渐趋极端,结构越来越不平衡,尤其是在终乐章时表现的特别明显。例如艾尔加《谜语变奏曲》第九变奏:三分多钟搞成六分多钟;布拉姆斯第四号第四乐章:八分多钟被他拉大到十一分钟;最夸张的当属柴可夫斯基第六号第四乐章,十分钟的慢版被他玩成十七分钟。他这种诠释法很明显的只顾及到自己的情感见解,完全置结构于不顾,受到许多指挥同行谴责,说他是自我沉溺,但是在乐坛上却是独具一格。至少我们无法否认他对于德奥曲目的深邃见解,我们无法说对错与否,只能说喜不喜欢罢了。

他的歌剧指挥也是一绝,在已经录音的歌剧中包括《费黛里奥》、《法斯塔夫》、《玫瑰骑士》、《卡门》等等,最具纪念意义的应属他唯一一次与巴伐利亚歌剧院合作的《崔斯坦与依索德》;当然他也录制了自己的作品,就像布列顿一样。他得天独厚,年轻时在SONY的录音到了DG几乎是全部重新来过一遍,而且悉数改采现场录音。他非常明白自己的魅力所在,一旦离开现场他就没有情感的倾诉对象,也许就根本无法指挥了。他的唱片录制数量与销售量应可名列唱片排行前五名,而且质量均优,相当难得。

伯恩斯坦可以说是美国音乐史上永远难忘的一个名字,他多才多艺,博学多闻,其天份与禀赋应受到最高的赞扬,就在伯恩斯坦逝世前5天,当他因肺部感染而住进医院时,不少美国报纸就刊载消息称,伯恩斯坦退出表演舞台将意味着“美国音乐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结束了”。不过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位音乐大师会如此快地谢世,令人扼腕。



【 返回首页 】   【 关闭窗口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All Right Reserved